首页行业新闻

2013年车市关键词:竞争中回归“有序”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3/01/05   浏览:()次


  2012年,车市增幅已经整体回落,步入微增长阶段,但仍有望实现增长。尤其是豪华车市场依然高歌猛进,宝马、奥迪的同比增速都超过30%,捷豹、路虎的增速更高,奔驰尽管暂时被对手拉大了距离,但增速也高于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速。南北大众、通用、福特、现代起亚、长城等品牌,也实现了各自的大幅增长。因此,放眼望去,2012年车市似乎依旧红火。

  但实际上,2012年车市已经潜伏了不少危机,影响车市可持续发展的苗头正在显现。最明显的就是恶性价格战。2012年3月初发起的价格战延续了近一年之久,从豪华车向下的所有细分市场都被卷入其中,整个市场一片混乱,价格虚高的豪华车依然有利润可赚,但价格本已触底的低档车则只能赔本甩卖,而中高档车型也因为价格战销量锐减、利润大幅下滑。

  即便是主动发起价格战的豪华车品牌,也对这轮降价大战颇有怨言。2012年9月,一汽大众奥迪前执行副总裁张晓军曾坦言,上半年豪华车市的同比增速虽然保持了高位,但很大程度上是价格战促成的,价格战虽然拉低了售价,但也伤害了品牌和原先购车的消费者的利益,希望车市回到有秩序的竞争中来。

  实际上,豪华车降价不是一件坏事,国内豪华车价格本来就虚高。此前有数据显示,一款美国版宝马X6的价格比国内版便宜20多万元人民币。豪华车卷入价格大战,客观上使得国内车价与国家实现接轨,照顾了消费者利益。

  问题在于恶性降价引起的连锁反应。在豪华车降价背后,是经销商库存的高企和渠道的过快扩张,是恶性竞争的持续蔓延。从库存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经销商库存持续走高,6月份综合库存系数达到1.98,库存深度接近2倍。去年1~6月,经销商库存系数呈逐月走高之势,从1月份的1.40一直攀升到6月份的1.98。由于价格战引发的多骨诺米牌效应,进口车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库现象,这种现象持续了近一年时间,有的经销商因此难以为继。

  经销商渠道的高速扩张更埋下了恶性竞争的种子。去年以来,包括宝马、奥迪、奔驰在内的豪华车品牌都加快了渠道扩张,网络密布降低了原经销商的赢利能力,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大战。因为价格战、压库和渠道过密,某豪华车品牌的进口车经销商已经出现大面积亏损。厂家对国内市场的过度乐观,也影响了经销商的盈利能力。“9月,跨国公司由于调高了对中国市场的销量目标,导致终端库存压力凸显,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上升了0.99。”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罗磊说。

  结果,由于银行加息等外部环境趋紧、人力成本增加等多重压力的挤压,资金运转不善的经销商出现了融资困难,面临亏损倒闭的状况。9月,部分经销商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状况。可以预见,如果经销商渠道不能健康运行,2013年整体车市势必难以回归到有序竞争中来。

  此外,2012年,有关汽车质量的投诉依然屡见不鲜。尤其是扩张较快的汽车品牌,厂商过度关注抢占市场份额,加大马力提升产能,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质量问题不断出现,售后维修跟不上销售的步伐,经销商和厂商互相扯皮、消费者维权难事件时有发生。

  去年年底,一则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调查更显示出,自主品牌的空气质量不低于合资品牌,部分自主品牌甚至遥遥领先。相反,许多价格较高的豪华车品牌却没有提供很好的车内空气质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过度关注扩张和市场份额已经让车企忽视了产品质量。

  一边是恶性价格大战和质量问题不断,另一边却是拜金风气盛行。近年来,豪华车营销往往是一掷千金,比富炫富,但针对消费者的投诉却舍不得投入资金解决问题。“吉利帝豪EC8的空气质量优于很多豪华车产品,是因为每辆车投入了200元成本专门用来改进空气质量,但很多豪华车品牌却舍不得这么做。”一位业内人士讽刺道。

  2012年,产品引进、渠道扩张依然是各家车企的重头戏,增长迅速的车企如南北大众、通用等,都制订了更为激进的扩张计划。基于赶超的车企如福特、北京现代、标致雪铁龙等,也希望借更多的产品引入和渠道扩张实现后来居上,2013年注定是竞争更惨烈的一年。

  同时,2013年也是法规政策持续收紧的一年,2012年,新的汽车召回法规开始实施。2013年,消费者呼吁已久的汽车三包政策也有望出台,车市竞争将更加有章可循。如何在竞争中回归有序,提供给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车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所有车企共同面临的课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