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新闻

中国特色油价疑问 “8元时代”的困局与出路
来源:汽车电子网    发布时间:2012/04/03   浏览:()次


3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汽柴油价格超过8元/升,国内油价开始进入8元时代。而在2005年中旬,国内油价还不到4元,不到7年时间就实现翻番,如果和同期通货膨胀指数相比,油价的涨幅显然大大超前。

每一次油价的上涨都会带来社会公众的抱怨,而这一次进入“8元时代”之后尤甚。发改委似乎也满怀委屈——我们已经延迟了调价的时间,并且控制了 涨价的幅度。但公众并不领情。在国际油价持续高涨的背景下,发改委左右为难的窘境越来越明显,如果提价幅度不够,“两桶油”会以炼油业务亏损为由施压,并 且挟垄断之力在市场上制造油荒,如果涨价幅度过大,又会淹没在公众的口水之中。

一直以来,政府部门对于各种过快上涨的物价都严加控制,小到菜价大到楼价,车联网不惜以各种市场化或非市场化的手段抑制涨幅,但在调节油价上,发改委已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自然还是和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关。

2000年以前,我国成品油基本上实行政府定价,汽车电子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历经多次改革,国内油价逐渐和国际市场接轨,定价机制 也从完全行政化向市场化逐渐过渡,但因为改革方案的不彻底,目前的定价机制仍只是披着市场化的外衣,实际主导权仍然掌握在政府之手。

但由于油价的独特性所在,政府行政干预的模式或许能对菜价和楼价生效,但对油价并无太大的掌控力。其中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我国的成品油定价以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参照指标,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对于国际原油价格并无定价权,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主导定价的模式注定是力不从 心;其次,我国的石油市场被“两桶油”高度垄断,市场上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主体,政府对“两桶油”的影响力远远弱于对蔬菜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

无论是确立国际市场的定价权,还是打破“两桶油”的垄断地位,都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近在眼前的事情更值得担忧——油价进入“8时代”之后,该如 何应对并不遥远的10元时代?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如果国际油价重返2008年中旬创下的历史高位,也就是在现有价格上继续上涨20%,国内油价就 将迎来10元时代。如果国际油价保持今年上半年的上涨速度,这可能只需要一个季度就可以完成,而如果伊朗和叙利亚等地区局势出现恶化,这一天可能到来得更 早。

油价快速上涨,作为夹心阶层的中产阶层受到的冲击最大。当油价涨幅较小时,处于高度垄断地位的“两桶油”可以享受巨额财政补贴,当油价涨幅过高时,农林牧渔等特殊行业可以得到相应补贴,中产阶层其实成为油价涨跌中最弱势的群体。

这种定向补贴的方式既有失公平,同时也扭曲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干扰了汽车电子市场的正常价格信号。有赚钱机器之称的“两桶油”屡屡以炼化业务亏损为由申 请巨额财政补贴,历来为人们所诟病,而对农民等弱势群体的补贴,虽然本意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但在事实上已经扭曲了资源的正常配置,导致我国粮食等重要农 副产品的价格失真。

与行政化的补贴方式相比,税收杠杆是更市场化的调节手段,在未来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中,税收应该成为调节油价的重要方式。当油价高企时政府适当减税,可以减轻高油价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当油价较低时适度提高税率,可以抑制低油价时代的过度消费,实现节能环保的需求。

今年我国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结构性减税,如果在不远的将来国内油价进入10元时代,结构性减税的财政政策也就有必要向成品油市场推进。我 国油价的构成大致分成三个部分,原油成本占据60%多,税收占据30%多,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成本利润不足10%,从抑制油价的角度来看,国际原油成本基本 上难以控制,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也难以压缩,唯一可以调整的空间就是减税。更重要的是,减税可以惠及所有人群,而不只是少数特定群体,与财政补贴的方式 相比更显公平,如果油价进入10元时代,大概也只有减税让利方可稍稍平息民众的抱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