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洞察

产品“够劲儿” 促消费才“对味儿”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张奕雯   发布时间:2024/02/02   浏览:()次



 

  近日,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又被提上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完善政策,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汽车消费,尤其是快速扩张的新能源汽车消费,一向备受关注。不过,想要鼓励更多消费者买新能源汽车、用新能源汽车,光靠政策带动还不够,关键还是要产品过硬。

  寿命、续驶、安全是三大突出问题

  “我对电动汽车不太信任,如果一定要买,也会选特斯拉。”消费者文瀚(化名)告诉记者,如果动力电池性能不提高,他对电动汽车就很难产生购买欲望。文瀚还认为,现在新能源产品动辄半年就更新换代,迭代过快,没有得到市场和用户的充分检验,就推出新产品,让他对电动汽车产品力产生怀疑。当然,不止文瀚一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产生怀疑,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续驶能力、电池安全、辅助驾驶安全性等问题成为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迟疑的主要原因。

  《2024年新能源汽车用户用车焦虑洞察报告》指出,电池寿命短、续驶里程不足以及对安全性的担忧,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座大山”。调查显示,多达77%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短、更换成本高。尽管动力电池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更有传闻称,动力电池市场有可能低至0.3元/瓦时。但业内人士指出,这终究是目前过度竞争的结果,不具备可持续性。而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占纯电动汽车整车成本的30%~50%,动辄好几万元的电池更换费用,足以让不少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大打折扣。

  此外,在续驶里程上,超1/3的用户表达了对低温续驶衰减等问题的担忧。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发现了不少消费者就冬季续驶问题表达不满。一位深蓝SL03的车主称,SL03200增程版冬季实际续驶仅100公里左右。一位2023款零跑C11纯电500舒享版车主则称,北京冬天开车续驶里程打3折,每晚掉电40公里左右,充满电后也只能跑150公里,严重影响日常使用。

  电池安全问题同样备受关注。去年5月,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报告便指出,电池故障是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之一。如行驶中续驶里程突然断崖式下降或动力电池突发故障断电导致“趴窝”,车辆行驶、充电或静止过程中突发自燃等。就在本月,国内便接连发生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1月18日,浙江嘉兴港区便发生了一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翌日,又有网友发布一辆新能源汽车在马路上自燃的视频,事故车辆疑似为号称“零自燃”的零跑C11;1月21日,海口同样出现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充电站充电过程中突然起火。

  此外,辅助驾驶相关问题也值得关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失灵、主动刹车迟钝、中控黑屏死机等问题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反复出现。不久前,特斯拉便因辅助驾驶功能存在安全隐患在国内召回多达161万辆汽车。有特斯拉Model3车主告诉记者,自己曾遇到EPA功能出现识别错误,在高速路上出现自动急刹车的情况。另外,也有车主称,自己遇到过中控突然死机的情况。

  促消费的本质是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产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春临曾表示,促消费政策不是所谓的“掏空钱包”“透支需求”,其出发点是帮助居民节约开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买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避免不法“套路”、假冒伪劣等产品。因此,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首先要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其落脚点是电池、辅助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表示,将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强化汽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具体到核心技术攻关上,工信部提出要加大车用芯片、全固态电池、高级别自动驾驶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固态电池方面,日前举行的“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暨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续驶里程、使用条件等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了解,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相继加码固态电池赛道,广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日产等多家车企也发布了搭载固态电池计划。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预测,全固态电池可能在2030年左右实现产业化。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为缓解新能源车主的补能焦虑,超充技术加速发展。据了解,特斯拉、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极氪汽车、广汽埃安等多家车企均已运营或发布超充解决方案。其中,理想超充桩能实现“充电12分钟,续驶500公里”,广汽埃安超充桩则可实现充电35分钟从12%充到96%,华为全液冷超充桩更是做到“充1秒跑1公里”。

  “从产业发展上看,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高阶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功能都处于‘一半商业化落地,一半快速迭代’的阶段。”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表示,智能化功能能够极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但前提是解决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问题。

  市场需求放首位 车企不能追求短期利益

  加速技术迭代固然重要,但新能源汽车想要获得消费者认可,想要让消费者产生“买买买”的欲望,必须要迎合市场需求,坚持用户导向。正如李春临所言:“供给侧不改革,拿出来的产品不适销对路,老百姓不会埋单的。”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车企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深入细致地做市场调研,产品规划必须坚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第一要素。在此前召开的第十六届消费车型盛典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公关总监唐雨在分享比亚迪发展经验时也表示,只有把技术、产品做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企业才会有生命力。“车企必须‘卷’技术、产品和服务,有技术实力,未来才有定价权。2018年、2019年比亚迪曾经遭遇困境,但仍然坚定走技术路线,最终混动技术和电池技术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比亚迪也因此渡过难关。”唐雨说道。

  然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需要反思的是,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充斥着浮躁的氛围,一味追求短期利益所出现的“卷”价格、“卷”营销等无序竞争行为时有发生,脱离了行业发展本质。方寅亮也表示,当下不少车企寄希望于通过简单的低价策略冲击市场的做法,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获得消费者青睐,才能实现长期成功。

  尽管如此,对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行业还是充满信心。在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副会长、新能源汽车委员会会长李金勇看来,当前新能源汽车尚没有进入快速普及的大众化阶段,存在质疑的声音是正常的。但随着技术快速迭代、产品不断完善,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复购率在不断上升,这表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付于武也在采访中表示,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近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20.3万辆,足以说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已经得到国际认可。“我们已经在自主品牌身上看到了国际性品牌、全球性车企的雏形。”付于武称。

  
汽车电子网为您提供最新汽车电子产品信息,及最具权威行业资讯和最新的行业动态,汽车电子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资讯,为全球汽车电子行业人士搭建交流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