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美欧立法扶持芯片产业 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应“稳”住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发布时间:2022/03/04   浏览:()次


2月4日,美国众议院通过《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提出对半导体行业和制造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和投资推动。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是为半导体产业提供5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2月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芯片法案》,提出到2030年欧盟半导体的全球市场份额翻一番,达到20%,并计划投入超过430亿欧元资金,以提振欧洲芯片产业。

2021年,全球市场深受缺芯影响。美国与欧盟、均以立法形式扶持半导体产业,必将重塑全球汽车半导体产业链。当下,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节点,美国和欧盟的做法将给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经开始行动,汽车半导体行业的竞赛开始了。

法案是“合法”外衣

《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的模本是美国参议院在2021年6月通过的《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的特点是,保留了涉及芯片领域的520亿美元方案,另外拨款450亿美元用于改善美国供应链,促使制造业回流,维护美国的同盟体系。

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卓异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2021年美国出台的法案没有将芯片单独列出。正是由于去年的法案没有完全落地,美国才在今年出台了专门扶持芯片产业的法案。”法案草案出台,几经修改,被众议院通过,历经半年有余,足以凸显美国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表示,两党议员都认为,如果美国不扩大芯片产能,就会造成国家安全危机。全球芯片短缺对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经济造成影响,甚至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该法案中最紧迫的需求是520亿美元用于芯片生产。

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强大国,美国出台芯片法案,无疑会对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产生影响。

其实,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就提出要扶持半导体产业。《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公布后不久,拜登发文说:“该法案将加强我们的供应链,重振美国制造业,让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内胜过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美国要夺回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业领域所占的份额,欧盟致力于摆脱对美国和亚洲芯片的依赖性。

2021年,美国乘用车新车销量为1498万辆,同比下滑1.9%。车企受芯片短缺和供应链中断的影响,不得不削减产量。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芯片供应不足,2021年欧盟乘用车销量为970万辆,同比下滑2.4%,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1300万辆,创下历史新低。

“以法律的形式将产业政策固定下来,形成长久的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立法对企业和产业的扶持变得‘名正言顺’,有法可依,从法律层面为产业保驾护航,也为扶持产业披上了‘合法’外衣。芯片产业是发达国家的战略性产业,牵扯到方方面面,很难由地方来推动,必须由中央政府来推动。”半导体产业研究机构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认为,实施芯片法案,貌似更“市场”更“文明”,实质上威胁也更大。

中国应借鉴经验把握窗口期

当下,打造本土芯片供应链已经成为刚需,这也是以立法形式扶持产业的出发点之一。今年1月,英特尔决定了一项总额高达200亿美元的投资,这笔资金将被用于在俄亥俄州建设晶圆工厂。在未来的投资计划中,英特尔还考虑在俄亥俄州投资建立6座芯片工厂。拜登甚至亲自为英特尔在俄亥俄州新投资设立的工厂“站台”。对于英特尔和三星等大型芯片制造商宣布在美国建立新工厂的计划,雷蒙多表示,在联邦政府的帮助下,这些企业可以“做得更大更快”。

不过,仅通过“砸钱”来解决半导体供应链问题,也绝非易事。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所建的新工厂近十年总成本比亚洲高约25%至50%。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企业在美国本土设立芯片工厂可能并不划算。

在欧洲、中国都在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情况下,美国所建的新工厂并没有长期的竞争优势。“美国本土的人力成本、建设成本、产业链配套成本等都会高于东亚和欧洲的部分地区。”业内人士指出,在产业链配套上,长期以来,美国在半导体和芯片领域以设计研发为主,产能主要在东亚以及欧洲部分地区。因此,如果美国本土设立生产线,其上下游的配套成本会更为高昂。这也是美国政府急于实行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原因。

“中美双方在集成电路方面的矛盾已经发生,法案只是起推动作用。因为集成电路具有周期性,所以,《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一时可能没有特别显著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说,它肯定对全球芯片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国现在还在垄断高价值设计环节和设备环节,我们还要实现自主研发。”孙卓异表示。另外,她也承认,关于半导体代工厂,中国占据的比例不大。这个法案如果落地,必然会再一次推进全球集成电路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塑,会对汽车芯片行业带来长远影响。可以预见,美国在高价值链上会更强。

“既然美国学习中国制定产业政策,中国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顾文军表示,“相对美国相互掣肘的体系,我们的新型举国体制应该更为高效,提高决策效率,紧抓时间窗口。半导体产业投入巨大,周期较长。我们要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更快,力度更大,更专业,加强统筹管理。”

稳住阵脚是关键

孙卓异指出:“美国制定和实施芯片法案,就是让制造业回流,同时再次加强本国的技术垄断地位。”她认为,无论美国芯片法案出台与否,我国都要自主发展,强化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这个发展道路是不会改变的。

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正在稳步推进。2021年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布了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若干措施,堪称史上最强芯片产业政策,其中支持EDA软件购买和研发。2022年年初,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临港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上海此举,为当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强力基础支撑。

从去年开始,汽车产业一直致力于解决缺芯困境。此前,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丰军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芯片技术属于共性技术,不是竞争性技术;对芯片产业的发展来讲,长期需要市场化,但在初期,政府的辅助和引导很重要。其实,一直以来,在集成电路和汽车产业等方面,汽车芯片“跨界融合、共生共赢”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孙卓异认为,有我国的产业投资和产业政策加持,多方协同能够实现合作共赢。

顾文军认为,美国芯片法案给中国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之处。比如,通过立法来扶持产业,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时断时续的运动型产业支持做法;同时,让国家对产业和企业的支持变得合法合规,能从法律层面解决产业扶持中的出资、减税等问题;中国应当重点支持平台型企业,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关键之处,给成熟企业配置更多资源,鼓励整合,做大做强既有主体和领先企业;美国对外“招商引资”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外企必须带来最先进的技术,而不是用一些成熟甚至落后的技术来敷衍了事。

另外,顾文军还提出:“我们需要继续开放和全球合作,但也要在争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争取境外企业来华发展,保护好我们的技术和人才‘活水’,把中国市场、中国标准建设成国际市场、国际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本土芯片产业链已经成为刚需,这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国芯片产业稳住阵脚是关键。

  汽车电子网为您提供最新汽车电子产品信息,及最具权威行业资讯和最新的行业动态,汽车电子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资讯,为全球汽车电子行业人士搭建交流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