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前沿

车联网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3/06/10   浏览:()次


        如果没有各种APP应用,我们手中动辄几千的智能手机很可能与一个两百出头,只能打电话、发短信顺便客串计时器的手机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正是有了这些应用,我们的手机摇身一变,成为一切皆有可能的“神器”。


  和手机一样,随着各个品牌车载智能终端的应用风潮,我们汽车中控的那块显示屏也不仅仅只是导航、看D VD这么简单,越来越多IT领域响当当的名字出现在我们的车上。2012年W W D C大会上,苹果在发布iO S6时曾经表示,未来一年内将有宝马、通用、奔驰、路虎、奥迪、丰田、本田、捷豹、克莱斯勒共9家汽车厂商完成Siri的集成工作,开启苹果口中的“Eyes Free”驾驶之旅。

  2013年5月,微软Window s Azure公有云平台宣布正式落地中国,观致汽车携其Q orosQ loud亮相。而同样基于微软Window s Azure的还有丰田的G -Book。此外,而由上汽主导的“语音云驾驶iV oka技术”是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车主可以在应用商店中进行下载和卸载,车主自主程度较高。

  事实上,车联网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遥远。日前,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表示,国内外绝大多数车企在2013年底都已完成或即将完成车联网国内布局及服务上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这二者的融合使得各大车企、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等产业链条的各方都对于中国车联网的商机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热情。对此,形成一个合理、能持续发展和盈利的商业模式尤为重要。

  车联网是中国市场必然要走的过程,明确的商业模式和分工协作,需要跨行业和多种技术的融合。值得庆幸的是,车联网的商业模式应该比手机靠谱。毕竟,不少人在是否给自己的爱车“越狱”的问题上,会比手机更谨慎一些。

  趋势

  汽车业的未来:祸兮?福兮?

  汽车制造业的命运正出现越来越多的分歧,彼得·柯林斯说。但在正确的市场和正确技术的引导下,其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一百年前,亨利·福特和他的工程师们发明了移动装配生产线,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汽车被视为危险,肮脏和嘈杂的代名词。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整个行业在许多富裕国家剧烈下滑。但从近几年来看,在美国汽车业已经开始反弹,并且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汽车业目前的繁荣在可预见的将来似乎还将继续。

  对于汽车行业,其工程和环境认证永远在与时俱进。制造商和他们的供应商都投入巨资改进推进系统,使用新型轻质材料,以满足监管机构的排放要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对于短途日常驾驶来说,全电动汽车将被证明足够行驶需要,并且随着电池性能提高,将越来越具有成本效益。其他汽车将能自行选择推进系统,包括混合动力、天然气和氢气,以及改进的汽油或柴油发动机,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制造商们希望,所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缓解富裕国家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低这样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但最重要的是,在新兴市场有足够的被压抑的需求,以保持行业继续增长几十年。但哪些制造商和国家,会获得这些效益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