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析研究

车型总“撞脸”,车企要“翻脸”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郝文丽   发布时间:2024/04/02   浏览:()次


图片
 

  日前,智己汽车设计总监许邓韬在微博上表达了他的震惊与不满,称:“早上起来看傻了,自智己L7于2021年亮相以来,我们已多次遭遇外形设计被抄袭的尴尬境地。”他随后附上三张图片,分别为东风风行星海S7、智己L7以及两者的对比图,明显指出东风风行星海S7的造型涉嫌抄袭智己L7。
 

  不久之前,小米汽车也陷入了“抄袭”的争议。多年前,众泰SR9因酷似保时捷而被称为“保时泰”,如今保时捷的设计元素依然备受追捧。当小米SU7亮相后,网友们纷纷指出其设计与保时捷Taycan的侧面极为相似,戏谑地称之为“保时米”。这样的评论不仅揭示了小米SU7与保时捷在设计上的相似之处,也反映了公众对于汽车设计原创性的高度期待和对于抄袭行为的不齿。
 

  这两起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汽车设计抄袭问题的关注。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品牌独特的设计元素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抄袭行为不仅侵犯了原创设计师的权益,也损害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信任。汽车厂商应该加强对于设计原创性的保护,尊重他人的创新成果,推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个模子”的产品
 

  汽车外形设计抄袭在业内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电动汽车的设计都穿同一条裤子”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有关汽车造型抄袭的新闻和官司也屡见不鲜。回顾过去,2018年吉利汽车与威马汽车之间的设计抄袭纠纷引人注目。吉利汽车指控威马EX5车型的部分设计涉嫌抄袭吉利远景SUV,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最终吉利汽车胜诉,威马汽车需支付高额赔偿金。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汽车设计抄袭问题的严重性,也警示了其他汽车厂商必须尊重原创设计。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外形相似的车型不胜枚举。小鹏P7、智界S7、小米SU7、蔚来ET7等多款车型都被质疑过借鉴其他知名品牌的设计元素。这种设计趋同的现象,使得消费者在面对新车时,如果不仔细辨认车标,很难分清品牌。
 

  业内专家孙学琛指出,市场调研指导造型设计,更多地表达了电动车与燃油车之间的品类差别。然而,电动车凸显的识别特征趋同,导致了同质化“撞脸”的现象。原宝马设计总监Chris Bangle预测,未来汽车的设计可能会离需求更近,离艺术更远,外表可能变得平庸和同质,而内部则依靠先进的技术实现各种功能。
 

  面对这一现状,汽车厂商需要深刻反思。在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同时,不应忽视设计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只有真正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设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加强对于设计抄袭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维护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打破“撞脸”僵局
 

  抄袭、模仿、雷同,这些似乎成了新能源汽车外形设计的标签,不禁让人质疑:是设计师在偷懒还是创新的试错成本过高?为何新能源汽车的外形越来越相似?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深入剖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他指出,电动车的内部结构与燃油车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导致外形趋同的根本原因。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无需从前端进气,因此前脸设计可以更加封闭和简洁。同时,底盘需要平整且加高,以适应整体电池的放置。为了减少风阻、降低电耗,车门把手变为隐藏式,车轮也采用了封闭轮圈。部分车型甚至用车内屏幕替代了后视镜。这些设计上的共性不仅简化了制造流程,也降低了造车成本,但也使得众多新能源汽车外形相似。
 

  然而,这种趋同的设计却给品牌和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对于品牌而言,相似的外形设计削弱了品牌的差异化,使得消费者难以区分不同品牌的特点。对于消费者而言,审美疲劳和无所适从成为了常态,他们很难在众多外形相似的车型中找到真正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那一款。
 

  尽管汽车设计师需要满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外形上的明显区分需求,但在追求共性的同时,也应努力凸显品牌的个性。小米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雷军和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都表示,汽车正在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如今的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的功能,更看重其外形设计和使用体验。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应该像手机一样,既要功能强大,又要外形美观、使用舒适。
 

  孙学琛的观点更为直接,他认为,新能源汽车的造型应该是时装,根据不同用户群的不同心理和审美需求,表达不同的情感和精神文化,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新能源汽车的外形设计已经高度同质化,仿佛变成了功能性T恤,失去了应有的多样性和个性。
 

  因此,新能源汽车设计领域亟待打破这一僵局,寻求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设计师和车企应当深入挖掘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结合品牌特色和技术优势,打造出真正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新能源汽车外形。同时,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加强对设计创新的支持和鼓励,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探究外形设计的深层逻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和电动化已经成为汽车产品力的新增长点。然而,在消费者眼中,包括造型设计在内的独特品牌内涵仍然是打动他们并推动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凯睿赛驰咨询的《2022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明确指出,外形是消费者高度关注并容易获得高满意度的汽车质量指标。
 

  孙学琛强调,新能源汽车外形设计的根源在于产品的用户定位。差异化的定位不仅能够带来差异化的外形设计,还能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例,尽管这三个高端品牌都来自德国,覆盖了各个细分市场,但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用户群体和市场空间,无需陷入价格战,这正是因为它们拥有不同的用户定位和品牌定位。
 

  然而,反观国内的某些新能源汽车品牌,由于用户和品牌定位不清晰,导致外形设计严重雷同。孙学琛指出,汽车设计师应深入研究目标用户群体的造型设计语义,每一个弧度、每一条直线都应作为传递品牌内涵的视觉化语言。设计师需要深入挖掘目标用户的精神需求和审美喜好,通过精心组织造型语义的元素,在情感上与用户产生共鸣。
 

  为了突破新能源汽车外形设计的同质化局面,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虑。章弘认为,首先要明确为谁设计。这包括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的年龄、性别、收入及文化倾向,为他们提供满意的外形设计。
 

  其次,车企需要更新思维模式,不再仅仅将新能源汽车视为机械工业品,应将其视为一个智能载体、第三空间,融入情怀文化、民族特性、地域特色等精神层面的元素。当然,这一过程中,零部件供应链也需要紧密配合,确保设计不受通用化零部件的制约。
 

  此外,孙学琛还提醒,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车型远销海外,这些品牌需要更加注重不同海外市场的地域文化。在造型设计时,应规避目标海外市场忌讳的设计元素,同时增加当地消费者喜欢的元素,以深入挖掘设计理念和视觉语义。
 

  新能源汽车的外形设计不仅仅关乎产品的美观度,更与品牌的竞争力、用户的满意度以及海外市场的接受度紧密相连。因此,汽车设计师和车企需要更加注重用户定位、文化融合和市场差异,以创造出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的独特外形设计。

  
汽车电子网为您提供最新汽车电子产品信息,及最具权威行业资讯和最新的行业动态,汽车电子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资讯,为全球汽车电子行业人士搭建交流平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中国汽车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