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品推荐

汽车电子行业新一轮兼并重组潮将至
来源:汽车电子网    发布时间:2012/03/16   浏览:()次


【汽车电子小编】
  :汽车产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实现规模化效应是其能够健康发展、持续壮大的必由之路,纵观百年世界汽车史我们不难发现其本质就是一部车企之间互相整合与被整合、吞并与被吞并的历史。近年来,尽管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但产业格局依然相对散乱,并未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车企。
  早在2009年,在国务院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已经明确指出了要鼓励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2011年底,商务部关于在“十二五”期间打造超千亿级的汽车流通企业的规划开始征求意见,龙年伊始,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再次重申了提高汽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性,并明文规定了到2015年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要超过90%,在此背景下,一些大型汽车集团便开始跃跃欲试了,有关昌河汽车整合的风波还未完全平息,又传出北汽重启兼并福汽的消息,汽车行业的新一轮洗牌好似已经近在眼前。本文是盖世汽车网整理的近期有关汽车行业兼并重组的热门话题,敬请关注!
  广汽集团吸并广汽长丰
  换股吸并广汽长丰,广汽长丰退市,“大广汽”进入倒计时
  背景:围绕着广汽集团筑梦“大广汽”战略蓝图,广汽吸并广汽长丰可谓是经历了一波三折。2009年,广汽集团收购长丰汽车2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拉开了扩张序幕。2011年,广汽启动对广汽长丰的二次重组,推出换股吸收合并广汽长丰的方案,将以每股广汽长丰股票换取1.6股广汽集团的A股股票。今年3月7日,广汽长丰公告进入连续停牌,其控股股东广汽集团开始对其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广汽长丰退市。据悉,换股使广汽进一步理顺广汽长丰的股权结构,汽车电子而广汽长丰另外两大股东长丰集团和三菱汽车,此前已行使现金选择权,不参与换股。
  解读:根据广汽方面的公告,广汽集团在吸并广汽长丰后,广汽长丰的法人资格将注销,广汽集团将承继广汽长丰的全部资产、负债、权益、业务和人员等,从而实现了“私有化”广汽长丰,广汽集团回归A股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业内人士预计,最迟今年7月,广汽集团借壳广汽长丰登陆A股将最终成行,广汽已经苦候十年的整体上市“马拉松”将告一段落。
  通过这一并购重组,广汽一方面展开扩张,另一方面实现自身的资本化,推动内部整合。这也是汽车业振兴规划实施三年中,最重要的一宗并购重组案例。业内人士指出,广汽集团不惜掏出几十亿元现金换股吸并广汽长丰借壳登陆A股,是因为此举可以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首先,在广汽集团提出的“大广汽”战略中,在十二五期间广汽集团要实现产能300万辆,销售收入4000亿元的目标,而借助A股上市获得在国内更大的融资平台是先决条件之一。另外,通过广汽长丰重组案的契机,广汽将实现与三菱汽车在长沙成立一家50:50的合资公司,从而摆脱受控于本田、丰田的局面。最后,通过此次吸并案,广汽将长丰集团最为关注的“猎豹”项目剥离出来,将其列入自主品牌经营,使之成为传祺之外广汽的第二个自主乘用车品牌和基地。
  长安集团整合昌河汽车
  整合昌河汽车,希望将昌河铃木合并到长安铃木未能成功
  背景:2012年春节,对于江西景德镇昌河汽车公司的员工们来讲过的并不舒心,因为他们刚刚为了自己的生计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罢工运动,此刻正在忐忑中等待公司新的领头人。
  此次停工缘起于员工反对其母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把昌河汽车下属的昌河铃木轿车生产资质,转移给即将和长安福特分家的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长安集团期望通过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的整合,将昌河铃木合并到长安铃木。但是在此之前,这一转让方案并没有通过昌河汽车职工代表大会表决便直接上报给发改委。在误会、封闭、不透明的公司氛围中,多方利益的暗战也最终让中国长安启动的内部资源重组大戏暂时以悲剧收场。
  解读:持续发酵的昌河事件把中国长安集团推到了风口浪尖,因为事件不仅牵涉了长安、昌河、铃木等车企,还牵扯到了重庆、江西以及景德镇等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一时间各方矛盾在媒体的持续曝光中不断被放大,大长安的整合之路变得愈发艰难。而就在两年前,新长安集团才顶着央企跨区域重组的荣光而生,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作为新成员被纳入其中。
  随着多方利益博弈的深入,昌河汽车重新恢复了正常生产。这场因生产资质引发的纷争,也暂时得以平息。汽车电子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公开承诺,今后将加大对昌河汽车的资金投入和加速新产品投放。昌河汽车独立法人地位维持不变,昌河汽车与铃木的合资合作不变,独立的景德镇总部生产基地——昌铃汽车企业生产资质不变。昌河汽车在随后的干部大会上通过民选出的总经理等一众高层管理团队也获得了长安集团的批准。不过,“积重难返”的昌河汽车要想实现涅槃重生依然任重道远。未来,昌河汽车能否重获铃木汽车的信任、能否保住昌河铃木轿车生产资质,仍是未知数。
  这起重组风波,牵动的不仅是当事双方,也牵动着更多有意重组的车企之心。如何顺利地通过重组做大做强,如何真正融为一体,成为考验每一个车企的重要命题。
  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
  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为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两家公司,目前正在审批阶段
  背景:2011年9月,长安福特马自达总裁马瑞麟接受采访时透露,长安福特马自达重组方案原则上已经获得政府同意,两家公司拆分最快将在今年年底完成,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将分别成立两家公司。按照拆分计划,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将按照50∶50的对等股比,分别成立长安马自达和长安福特两家合资公司。
  在去年的成都车展上,长安马自达总经理柳川昌巳透露,长安马自达的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筹备,具体的人员配备等正在日本马自达公司内部讨论。据悉,长安马自达研发中心落户南京市江宁区,总投资5亿元。2011年8月26日至8月27日,长安马自达自主品牌首款车型C401项目启动会议在南京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召开,而在2012年3月工信部最新公布的一期的第234批新车目录中透露出了重要信息,在长安福特马自达合资公司名下,出现了一款注明是“长安牌”的中级轿车,这款将搭载1.6L发动机的中级轿车编号为“CAF7163”,而长安福特马自达还有五款注明是“马自达”牌的新车型出现,编号和出现在合资公司名下的“长安牌”车型,同为“CAF7”系列,至此,长安马自达的合资自主品牌车型已经呼之欲出。
  解读:长安汽车、福特和马自达这段“三角恋”在利益均衡上非常纠结。2001年,福特汽车与长安汽车集团成立长安福特合资公司,并于2003年初正式投产。2006年3月,马自达参股长安福特,公司正式更名为“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为长安50%、福特35%、马自达15%。2008年年底,福特汽车出售持有的马自达股权,逐渐失去对马自达的控制权,自此,马自达方面便已经产生了将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建立新合资公司长安马自达的想法,但由于受到中国政府颁布的新的合资公司必须上马合资自主品牌的限制才没有继续。
  日前,长安马自达自主品牌车型项目的正式启动,此前制约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的两大硬性规定自主品牌和研发中心都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只剩下生产资质了,按照大长安原来的蓝图规划,长安集团本意愿是要把昌河铃木的轿车生产资质转移给长安马自达,但因昌河汽车风波这一计划被迫搁浅,因此,该拆分案还需最终等待各方的协调以及有关部门的最终审批。
  业内人士预计,马自达在得到中国政府批准后,会提高对南京工厂的出资比例,以便于今后能够灵活、自主判断工厂的新车型导入及增产事宜。由于整体合资规格显著高于仅仅在销售层面的合资(指一汽马自达),未来马自达中国的战略将有很大可能向长安马自达偏斜,目前透露出的信息已经透露出一些趋势。
  北汽合作福汽
  与福汽集团密谈合作,计划收购福建奔驰
  背景:北汽集团想要收购福汽集团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双方早在2009年开始就一直在眉来眼去,三年前,北汽集团与福汽甚至已经草签过一份合作协议,福汽转让40%的福建戴姆勒股权给北汽,福建戴姆勒的股比因此变为北汽40%、福汽10%,戴姆勒轻型汽车(香港)有限公司持有50%股份。之后因为收购价沟通不畅以及广汽集团的横刀插入,北汽与福汽的这项合作遭遇难产。
  时移世易,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戴姆勒集团在华扩张的加速,其在中国市场酝酿已久的一系列大动作一经推出便令人眼花缭乱。在传出戴姆勒可能吸引中投作为其股东的消息之后,媒体又爆出了戴姆勒正在和北汽集团就如何合作进行谈判的重磅炸弹,在众多的备选方案中就又戴姆勒集团和北汽集团实现交叉持股的方案。此外,戴姆勒还在积极的推动南北奔驰在零部件领域的共享以及奔驰新销售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而且,作为北汽和福汽双方的合作伙伴,戴姆勒为实现在华资源整合,积极牵线北汽和福汽的再次接触,以此为契机,借助上福建戴姆勒正式更名为福建奔驰、苦恋近10年的北汽福田和戴姆勒合资项目挂牌落地的东风,这项尘封三年的重组传闻再次甚嚣尘上。
  解读:若将福建奔驰收入囊中,北汽的产业版图将更加完善。据了解,目前北汽有乘用车、轻卡和重卡项目,但是在轻型商用车板块仍是空缺,福建奔驰的加入刚好填补空白。据消息人士透露,北汽有意完全整合福汽。
  根据北汽集团的规划,到2015年,北汽集团的汽车产销量要达到35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效仿上南合作,北汽全盘整合福汽,更有益于扩大北汽规模。而且,在国家鼓励兼并重组的大背景下,北汽再次出手也符合政策要求。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福汽目前的发展态势良好,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只依靠市场行为,北汽重组福汽难度很大。
  无风不起浪,北汽、福汽再次眉来眼去,并非偶然,但在长安汽车遇到兼并重组风波之后,这两家一南一北的汽车企业如何优势互补,则需要更多智慧才行。
  “大安汽”战火重燃
  江淮汽车进入后左延安时代,“大安徽汽车战略”猜想重燃
  背景:2012年1月10日,安徽省委组织部和国资委正式宣布,左延安卸任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由集团总裁安进“接棒”。作为江淮集团的“教父”式人物,还有两年留任期的左延安突然“退场”让外界对江淮的命运产生了多重联想,关于“大安汽”整合的猜想又开始重燃战火。
  据了解,早在1999年,安徽省政府就拟定了域内汽车工业重组方案,计划把奇瑞、江淮和安凯三家企业纳入“大安徽汽车战略”。而身为省国资委直属企业掌门人、执掌江淮20余年的灵魂人物左延安一直都表示不赞成"大安汽",随着2007年2月,江淮轿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左延安的“不感冒”使得“大安汽”合并方案宣告搁浅。 但在2009年5月,安徽省相关部门出台了《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再一次推出了“大安汽”战略,力推奇瑞、江淮等车企按市场原则在省内进行重组,力争形成一个年产销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整合奇瑞和江淮已经纳入安徽省汽车工业‘十一五’规划当中,但由于过去两家企业发展形势都不错,加上左延安本人不愿看到江淮‘被重组’,导致‘大安汽’设想迄今只能止步于规划。
  解读:从2007年拿到轿车生产资质,到在商用车和零部件领域达成多起合资合作,左延安时代,江淮已经完成产品转型第一步,但显然,江淮的内部整合并没有顺利跟进。与竞争对手相比,无论体制改革、营销机制,还是产品渠道布局上,江淮奉行的策略都过于保守。此外,安徽省政府一直都有实施“大安汽”的设想,即整合奇瑞和江淮等安徽省属汽车企业,从而组建一个足以抗衡长安、北汽和广汽等大型汽车集团的国有汽车集团军。
  另外,奇瑞和江淮还存在有很强的互补性,江淮虽然成功转战轿车,但立足未稳且推进艰难;奇瑞虽然也进入了重卡等商用车领域,但与江淮在商用车板块积累多年的经验相比,仍显稚嫩。这样,在当下国家鼓励汽车行业兼并从组的大背景下,在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安汽”整合似乎已势在必行,汽车电子让江汽集团在整合后拥有更大话语权或许是更现实的考虑。而现在问题的焦点也正是在于此——未来该由谁来整合谁。多年以前,奇瑞在该项目中一直处于有利的地位,在在安徽省相关部门内部也一直存在支持奇瑞整合江淮的声音,但是,随着近年来江淮汽车的不断崛起,未来 “大安汽”版图中的话语权之争开始愈演愈烈,目前看来,如何解决好奇瑞、江淮双方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了“大安汽”整合前需要处理的首要问题。
  东风汽车吞并郑州日产
  掌门人郭振甫被调离,郑州日产被传将纳入东风大自主战略规划
  背景:2011年8月,有消息传出东风股份近期将进行一系列人事调整,东风股份总经理卢锋或将上调东风集团,郑州日产总经理郭振甫有望调入母公司东风股份。2012年1月,该消息被证实,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聘任原郑州日产总经理郭振甫出任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务。作为在郑州日产有绝对话语权的掌门人,郭振甫的调离被视为东风收编郑州日产的明确信号。
  其实,早在2004年,东风汽车旗下子公司东风股份已经从郑州轻汽和中信汽车公司处收购了郑州日产的股份。被收编的郑州日产一直实施东风和日产的双品牌运作。
  在2011年底,郑州日产和东风这两个企业又开始经常一同出现在大家面前。首先,在东风大自主战略中,郑州日产的地位被表述成“尤为重要”。其次,去年12月初,郑州日产宣布东风和日产共同出资2.8亿元建新研发中心。再有,东风日产欲全面收编郑州日产二工厂。而在坊间已经传出了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将正式更名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郑州工厂的,东风日产将全面接管郑州日产,而郑州也将成为东风日产中原战场的主阵地的消息。
  解读:郑州日产的地理位置和其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是东风汽车垂青已久的部分,在东风去年提出大自主战略框架中,郑州日产里自主品牌的业务也被东风相中,从而把郑州日产纳入了大自主的重点发展板块里。
  目前,浮出水面的是,东风以一起人事升迁换来了执掌郑州日产自主业务的主动权(升任东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后,郭振甫仍继续担任郑州日产总经理的职务)。郑州日产第二工厂更名为东风日产郑州工厂,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东风日产想要吞并郑州日产的“野心”。而且,河南省、郑州市官员也已早已经把郑州日产二工厂改称为“东风日产郑州工厂”,而且相关领导在庆祝郑州新工厂扩建仪式上已经表示了郑州工厂的扩建产能就是为启辰落户事宜做准备的看法,
  显然,郑州早已作为东风日产纵贯南北“三地四厂”战略布局的重要一员,它是继花都、襄樊之后的第三基地。在东风自主有心、日产无暇顾及的背景下,郑州日产的尴尬地位正迫切需要终结,而雷诺国产项目,成为了东风汽车推动其收编计划的最好筹码。雷诺日产CE0戈恩也曾表示郑州日产是未来实现在中国10%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支撑。而这家年销量刚刚超10万辆企业,将成为日产和东风两大企业在华发展的有力支撑。
  广汇集团洽购申蓉
  这是一场汽车流通行业亚军的“联姻”活动,目的则是超越庞大集团成为冠军
  背景:2012年初,中国汽车经销商大鳄广汇汽车准备收购四川申蓉汽车的消息不胫而走。据悉,广汇汽车拟出资约14亿元收购申蓉汽车。申蓉汽车高层对此消息也予以了肯定。之后数日,广汇汽车欲收购山东鸿发汽车信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的消息也被传出,据估算,交易金额可能超过4亿元。2011年底,商务部关于在“十二五”期间打造超千亿级的汽车流通企业的规划开始征求意见,在此背景的刺激下,最为国内汽车流通行业排名第二位的广汇集团扛起了兼并大旗,开始了一系列的跑马圈地,向着行业第一的目标发起了冲锋。
  解读:无论广汇汽车或申蓉汽车,依靠内生性增长,都难以迅速超过庞大汽贸。以2010年汽车销售收入排名,广汇汽车为中国第二大汽车流通企业,营业收入为523.43亿元,屈居庞大汽贸之后。而申蓉汽车排名37名,营业收入约47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一旦申蓉汽车、广汇汽车联姻,中国汽车流通领域的冠军或花落广汇申蓉联盟。以2010年营业收入计,广汇申蓉联盟后,其营业收入总计为570.43亿元,高于庞大汽贸。后者营业收入为538亿元。
  广汇汽车的发展路径很特别,通过资本运作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规模。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一家要扩大规模的经销商集团来说,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去开发网点,其次才是收购已有经销商。但是,收购一家成熟网点溢价却特别高,因此,上市后的经销商集团和不差钱的经销商集团会选择收购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快速出业绩。而在政府鼓励提高行业的集中度的大背景下,善于资本运作的广汇集团岂能不争先行动。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特别是在市场不景气的当下,长袖善舞的资本大鳄已伸出爪牙,在这一场以销售网络为法码的游戏中,谁跑得最快,谁就将是强者。
汽车电子网是一个综合性的汽车电子门户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汽车电子,GPS导航,汽车音响,DVD导航,行车记录仪,倒车雷达及行业资源的交流与整合!









友情链接